《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发布者:皇冠集团99442登录入口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5日 00:00浏览次数:

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学时:48

学分:3

考核方式:

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考试范围涵盖所有讲授内容。

成绩:平时成绩40%+闭卷考试60%

中文简介:

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水产养殖等专业的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主要讲授微生物形态和构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微生物的生态、传染与免疫、以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建立清晰的微生物学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以后的工作与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传染免疫、分类鉴定以及微生物在水产上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为以后的工作与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文字教材(课本)、音像教材(光盘、录像等)、课件PPT等教学媒体。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掌握、理解、了解,三选一) 

学时 

分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概述

①微生物的概念及其分类地位,主要特性与作用;②微生物学及其分科;③水产微生物学的任务与特点;水产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展;⑤学习水产微生物学的基本要求。

理解

2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微生物的概念,特征;水产微生物学的任务与内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微生物的概念;理解微生物的共同特征;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史、任务、内容;了解微生物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第二章 细菌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细菌的特殊结构介绍(芽孢、糖被、鞭毛、菌毛等)。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理化性状(化学组成,物理性状);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细菌的营养类型、营养物质、生长繁殖;细菌的新陈代谢产物。

第三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与鉴定

细菌的培养方法与培养基类型;细菌的鉴定步骤;细菌鉴定的主要方法(经典分类法、分子分类法、血清学试验,自动化技术等)

第四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

细菌的致病性介绍,毒力控制与测定;传染的概念,引起细菌传染的条件,传染的类型

掌握

6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理化性状及营养类型,细菌鉴定相关的步骤与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及菌落特征;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细菌的培养与鉴定相关方法。

第三章 真菌

第一节 酵母菌

酵母菌的形态结构;酵母菌的繁殖方式;酵母菌的培养,形态观察。

第二节 霉菌

霉菌的形态结构;霉菌繁殖方式与孢子类型;霉菌的培养,形态观察;霉菌代表种属介绍。

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酵母菌、霉菌等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酵母菌与霉菌结构上的异同。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酵母菌与霉菌的形态、结构、繁殖和生活史;了解几种常见的主要霉菌代表种。

第四章 病毒

第一节 病毒的基本性状

病毒的基本性质:病毒大小,形态结构与成分;病毒的增殖方式;理化因子对病毒的作用。

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病毒的感染类型与传播,传播途径;抗病毒免疫:干扰素。

第三节 病毒性感染的检测

病毒的分离与培养:标本采集,培养方法;病毒的感染性测定,测定方法;病毒的纯化与鉴定;免疫学诊断试验。

第四节 噬菌体

噬菌体生物学性状,宿主细菌的相互关系;噬菌体的应用。

第五节 亚病毒

亚病毒概念与种类介绍: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掌握

4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病毒的概念,形态结构与组成、病毒增殖方式;病毒的感染类型与传播途径。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病毒的基本性质;病毒的结构及增殖方式;了解病毒感染的类型,传播途径;了解噬菌体生物学性状及感染细菌过程。 

第五章 微生物的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控制的概述

微生物控制的概念与相关名词术语;促进微生物生长的名词术语:富集培养,连续培养,复壮;抑制或者杀死微生物的名词术语:消毒,灭菌,无菌,抗菌作用。

第二节 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

影响微生物的物理因素:温度、干燥、辐射、超声波、渗透压、过滤除菌。

第三节 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

常用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化学药物介绍;化学药剂:酚类、醇类、酸类、醛类等;化学治疗剂:磺胺类、呋喃类、喹诺酮类等。

第四节 控制微生物的生物学方法

常用生物学抑菌方法介绍:抗生素、寄生性微生物、溶菌酶、抗体、疫苗、干扰素等。

掌握

6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 微生物控制的相关名词术语,及其常见的控制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 了解微生物控制的几个常用的术语,了解微生物控制的物理,化学,生物学三种类型的方法。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①大肠杆菌的基因组结构;②质粒结构介绍。

第二节 微生物变异现象与机制

①微生物变异类型介绍:形态结构变异、毒力变异、代谢变异、耐药性变异等;②微生物变异机制:突变、转导、转化、接合。

第三节 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

①微生物变异诊疗意义;②微生物菌种筛选与诱变育种。

第四节 基因工程与微生物遗传育种

①基因工程的定义,原理与基本步骤;②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五节 微生物菌种的保藏

①微生物菌种保藏方法:斜面保藏法、冷冻干燥法、低温保种法等。

掌握

6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 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微生物变异的相关机制;基因工程的原理及在微生物育种上的应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 了解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了解微生物变异与微生物育种之间的关系;了解基因工程在微生物育种中的应用。

第七章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

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与命名。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①条目分类法、数值分类法、遗传分类法。

掌握

3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微生物的分类地位,微生物分类,命名与鉴定的方法。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微生物的科学命名原则和方法;了解微生物在整个生物界的分类地位;了解微生物分类鉴定的经典方法和现代方法。

第八章 水生微生态学

第一节 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

①内陆水体、海洋水体、沉积物、水生生物体中微生物的分布。

第二节 环境因素对水生微生物的影响

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与生物因素对水生微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水生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

①微生物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食物链,物质循环,水污染的作用。

理解

3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水生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第九章 免疫学

第一节 免疫学概述

①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的特征与免疫的类型。

第二节 免疫系统 

①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抗原提呈细胞、淋巴细胞)。

第三节 抗原与抗体

①抗原的概念与种类,主要微生物抗原;②抗体的概念,基本结构与功能,抗体的分类。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

①非特异性免疫概念;②表皮和黏膜的保护性屏障结构;③吞噬细胞及吞噬作用;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第五节 特异性免疫

①特异性免疫概念;②免疫器官与免疫应答基本过程;③免疫细胞及其在细胞免疫中的作用;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免疫应答调节。

第六节 免疫血清学技术与免疫防治

①免疫血清技术概述,凝聚性试验,抗体标记技术,补体参与的试验,中和试验;②鱼类免疫防治的主要方式,鱼类疫苗。

掌握

6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免疫学概念与类型,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组成、结构和在免疫中的意义。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免疫学概念基础知识;了解非特异性免疫的种类结构及在免疫过程中的意义;了解特异性免疫产生过程与机制;了解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第十章 水产动物的病原微生物

第一节 病原细菌

①弧菌属、气单胞菌属、链球菌属、爱德华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病原细菌介绍。

第二节 病原真菌

①水霉属、绵霉属、丝囊霉属、鳃霉属、镰刀菌属等病原真菌的介绍。

第三节 病原病毒

①疱疹病毒科、虹彩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呼肠孤病毒科、弹状病毒科等病原病毒的介绍。

第四节其他病原微生物

①立克次体与类立克次体、衣原体介绍。

理解

3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常见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的种类介绍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了解常见病原细菌、病原真菌、病原病毒的种类、形态特征,培养特性等特点

第十一章 水产品与微生物

第一节 水产品中的微生物

水产品中的微生物群,微生物污染;水产品中的细菌腐败;水产品中的微生物控制。

第二节 微生物与水产品卫生

水产品卫生有关的微生物介绍:弧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肉毒梭菌等。

第三节 水产品的微生物检测

水产品微生物检测操作:样品采集与处理,菌落总数测定;大肠杆菌、副溶血弧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检验。

理解

3

重点与难点(每章最后):水产品中微生物类群与微生物污染;常见的与水产品有关的致病微生物。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每章最后): 了解水产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与控制;了解与水产品有关的常见致病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常见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复习、答疑

 

2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肖克宇,陈昌福主编.水产微生物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教学参考资源:

周德庆编著.微生物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沈萍主编.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黄秀莉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蔡信之,黄君红主编.微生物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诸葛健,李华钟主编.微生物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Lansing M, Prescott, Donald KleinMicrobiology[M]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2000.

 

大纲修订人: 万全元                     修订日期: 2018.1.11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Copyright 2025 皇冠集团99442登录入口(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cd

邮箱:dky150520@163.com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新路388号

  • 网站二维码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