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教学大纲

发布者:皇冠集团99442登录入口发布时间:2018年01月15日 00:00浏览次数: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一、课程基本信息

 时:32 

 分:2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30%

中文简介:

水生生物学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水生生物的形态分类及生态特点。包括浮游植物(蓝藻、硅藻、金藻、黄藻、隐藻、甲藻、裸藻和绿藻),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箭虫类、被囊类、腔肠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浮游甲壳类、浮游多毛类、浮游幼虫),底栖动物(环节动物、底栖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水生昆虫、棘皮动物等),水生大型植物(红藻、褐藻、轮藻和水生维管束植物)。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理论教学,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常见水生动、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分类的主要依据,掌握各门有关纲、目的特征、繁殖及生活习性、地理分布、经济意义以及在环保和与人类关系等方面的作用。

    能应用检索表区分常见水生生物;识别常见浮游生物拉丁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提问。

    (二)教学手段

       教学录像;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四、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绪论 (共1学时)

主要内容:

水生生物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

    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我国在水生生物学领域的研究现状,

    水体生物的分区,

    了解

1

    

 

 

 

重点与难点:水体生物的分区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知道如何划分湖泊和海洋的生物分区

第一篇 浮游植物  (共11学时)

第一章 藻类的概述

第一节 藻类的主要特征

藻类的定义,藻类的生殖单位

第二节 藻类的形态结构

藻类藻体的形态,藻体细胞结构

第三节 藻类的生殖方式

藻类的生殖方式,藻类的生活史

第四节 藻类的分类

藻类分为那些门,藻类分门检索表

第五节 藻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藻类的分布特点,藻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藻类色素组成特点,藻类生活史类型及其特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否掌握藻类各门的基本特征,熟练运用藻类分门检索表

第二章 蓝藻门 

第一节 蓝藻的形态构造

蓝藻的体制和细胞形态,蓝藻的细胞构造

第二节 蓝藻的生殖

蓝藻的常见生殖方式

第三节 蓝藻的分类

蓝藻纲下属目、属的划分及特征介绍,常见检索表

第四节 蓝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蓝藻的生态分布,水华蓝藻的常见种类,蓝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蓝藻的形态构造和分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蓝藻形态及构造特征,能够熟练使用蓝藻纲常见检索表

第三章 硅藻门 

第一节 硅藻的形态构造

外部形态构造,细胞内部构造

第二节 硅藻的生殖

繁殖方式

第三节 硅藻的分类

硅藻门分纲检索表,中心纲分类,羽纹纲分类

第四节 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生态分布,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硅藻的形态构造、生殖特征和分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掌握硅藻形态及构造特征,能够熟练使用硅藻纲常见检索表,了解硅藻纲、目、科、属的基本特征

第四章 金藻门 

第一节 金藻的形态构造

形态构造特征

第二节 金藻的生殖

不同类群金藻的生殖方式

第三节 金藻的分类

金藻门分纲检索表,及下属5个目的特征,分科检索表

第四节 金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金藻的生态分布,金藻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金藻门的特征、繁殖方式、常见的金藻种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熟练掌握金藻门的特征、分类

第五章 黄藻门 

第一节黄藻的形态构造

 形态构造特征

第二节 黄藻的生殖

 生殖方式

第三节 黄藻的分类

 黄藻门的分类,常见种类

第四节 黄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生态分布,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黄藻门的特征、分类,常见种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熟练掌握黄藻门的特征、分类

第六章 隐藻门 

第一节 隐藻的形态构造

 形态构造特征

第二节 隐藻的生殖

 生殖方式

第三节 隐藻的分类

 隐藻门的分类,隐鞭藻科的特征、分类

第四节 隐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隐藻的生态分布,隐藻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隐藻门的特征、常见种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熟练掌握隐藻门的特征、理解隐藻门生物在水体的分布和意义

第七章 甲藻门 

第一节 甲藻的形态构造

 甲藻的形态、构造特征

第二节 甲藻的生殖

 甲藻的生殖特征

第三节 甲藻的分类

 甲藻的分类,横裂甲藻亚纲,纵裂甲藻亚纲

第四节 甲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甲藻的生态分布,甲藻在水产养殖、渔业、海洋生态、人类生活的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甲藻门的特征、常见种类,各个亚纲结构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熟练掌握甲藻门的特征、理解甲藻门生物在水体的分布和意义

第八章 裸藻门 

第一节 裸藻的形态构造

 形态构造特征

第二节 裸藻的生殖

生殖特征

第三节 裸藻的分类

 裸藻的分类,常见种类

第四节 裸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在水体的分布特征,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裸藻的形态构造特征、分类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熟练掌握裸藻门的特征、了解甲藻门生物在水体的分布及在水产养殖中的意义

第九章 绿藻门 

第一节 绿藻的形态构造

 绿藻的构造、形态特征

第二节 绿藻的生殖

 绿藻的3种生殖方式,绿藻的生活史

第三节 绿藻的分类

 绿藻门的分类,绿藻纲、结合藻纲的特征和分类

第四节 绿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绿藻的生态分布,绿藻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结合生殖、似亲孢子、帽状环纹、青苔、鞭毛藻类的定义,衣藻细胞模式图,绿藻门的分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熟练掌握绿藻门的形态构造特征、分类特征

第二篇 浮游动物  (共12学时)

第一章 原生动物   

第一节 原生动物的形态构造

 形状、大小和颜色,结构组成

第二节 原生动物的生理机能

 运动的形式和机制,营养方式、摄食类型和消化,呼吸方式,渗透压调节与排泄,刺激和反应,生殖方式,包囊形成方式及意义

第三节 原生动物的的分类

 分类,与水产养殖相关的肉足纲、纤毛纲和吸管虫纲的种类

第四节 原生动物的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生态分布特点,环境因子对原生动物的影响,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中的应用,原生动物在水体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原生动物与养鱼的关系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原生动物的形态构造和生理机能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熟练掌握原生动物的形态、构造特征,原生动物实现其生理机能的方式,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二章 轮虫

第一节 轮虫的形态构造

 主要形态特征,外部形态构造,内部形态构造

第二节 轮虫的生长发育和生活史

 食性,生活史,休眠卵

第三节 轮虫的分类

 分类,盘尾亚纲,真轮虫亚纲

第四节 轮虫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分布,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掌握

2

重点与难点: 轮虫的形态、构造特征,轮虫的生活史,轮虫的分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够熟练绘制轮虫模式形体结构图,轮虫生活史图,掌握不同种轮虫在食性、生殖方式的差异

第三章 枝角类

第一节 枝角类的外部形态构造

 头部,躯干部

第二节 枝角类的内部构造与功能

消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循环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呼吸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排泄系统的构造和功能,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构造,生殖系统的构造

第三节 枝角类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个体发育的时期,生活史,生殖周期

第四节 枝角类的分类

分类,单足部,真枝角部

第五节 枝角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习性和分布,垂直移动,摄食、季节变异,经济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枝角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发育、生殖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够绘制枝角类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模式图,比较枝角类和轮虫类生活史的异同

第四章 桡足类

第一节 桡足类的形态构造和生殖发育特征

桡足类的外部形态,内部形态,生殖和发育特征,名次解释:桡足类、无节幼体、桡足幼体

第二节 桡足类的分类

桡足类的分目,分科,常见属检索表

第三节 桡足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桡足类的生态分布特征,摄食方式,休眠现象,经济意义

掌握

 

2

重点与难点:  桡足类的生殖发育特点,桡足类的分类,各目的特征区别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够掌握哲水蚤目、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的主要区别,并能够图示说明

第五章 毛颚动物

第一节 毛颚动物的基本形态构造

外部形态特征,内部形态特征

第二节 毛颚动物的分类

毛颚动物的分类,我国近海常见的毛额动物种

第三节 毛颚动物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分布,食性,生殖、发育,再生现象,经济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毛额动物的基本心态构造特征,毛额动物的生殖发育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够手绘毛颚箭虫外部形态构造 

第六章 背囊动物

第一节 有尾类

形态构造,常见种类

第二节 海樽类

形态构造,常见种类

第三节 背囊动物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生态分布,食性,生殖,生物发光现象,经济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背囊动物的主要特征和生态分布特点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否掌握背囊动物的主要特征,并阐述其生态分布特点 

第七章 其他浮游动物

第一节 腔肠动物

形态特征,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二节 浮游软体动物

翼足目异足目和海蜗牛科,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三节 浮游多毛类

形态特征,分类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浮游腔肠、软体、多毛类动物的形态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否掌握浮游腔肠、软体、多毛类动物的形态特征

第八章 浮游幼虫

第一节 各类动物的浮游幼虫

各类动物的浮游幼虫:海棉动物、腔肠动物、纽虫类、扁虫类、多毛类、软体动物、甲壳类、肢口类、外肛类、腕足类、帚虫类、棘皮动物、脊索动物幼虫的种类和外形特征

第二节 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

浮游幼虫的生态类群,浮游幼虫的生态特点,浮游幼虫的分布

第三节 浮游幼虫的生物学

生长和发育:环境因子与幼虫生长发育的关系,幼虫的附着和变态发育现象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各类浮游幼虫的形态特征,影响浮游幼虫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否列举并区分各类浮游幼虫及其生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

第三篇 底栖动物  (共10学时)

底栖动物的定义、分类、生物学意义

第一章 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的生物学特征、分类

第一节 多毛纲

形态和功能,分类,生殖方式,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二节 寡毛纲

水栖寡毛类的形态和功能:外形、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水生环节动物的主要类群和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否掌握水生环节动物的分类、常见类群及其特征

第二章 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的分类、栖息环境、生物学特征

第一节 腹足类

形态和功能,分类,生殖方式,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二节 双壳类

外部形态和功能,分类,生殖方式,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三节 头足纲

形态和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 腹足类、双壳类、头足类软体动物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异同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掌握腹足类、双壳类、头足类软体动物主要结构特征及其异同,了解软体动物门各纲常见的经济种类有哪些。

第三章 其他甲壳动物

第一节 无甲类

主要特征,卤虫科卤虫的形态特征,卤虫属的分类,卤虫的繁殖习性,生态习性,丰年虫科,钗额虫科

第二节 背甲类

主要特征,常见种

第三节 贝甲纲

主要特征,常见种

第四节 介形类

主要特征,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五节 糠虾类

主要特征,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六节 等足类

主要特征,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七节 端足类

主要特征,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八节 磷虾类

主要特征,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九节 口足类

主要特征,形态构造,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十节 十足类

枝鳃亚目:主要特征、对虾的外部形态、分类、生态分布和意义,腹胚亚目:真虾下目下属各科及其生态分布和经济意义,螯虾下目特征、分类,龙虾下目特征、分类,短尾下目特征、形态构造、生殖习性、分类

第十一节 蔓足类

主要特征,形态构造,生殖发育,分类

掌握

 

2

重点与难点: 甲壳动物的共同特征及区分特征,分类依据及类别划分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否熟练掌握各类甲壳动物的特征、重要或代表类群的生物、生殖、分布特征

第四章 水生昆虫

第一节 形态和功能

头,胸,腹,个体发育特征

第二节 分类

水产养殖相关的昆虫的分类,常见种类特征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水生昆虫的形态特征及分类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熟练掌握水生昆虫的形态构造特征和分类特征 

第五章 棘皮动物门

第一节 棘皮动物的基本特征

概述,形态构造,分类

第二节 海百合纲

形态构造,分类

第三节 海参纲

特征,形态构造,分类

第四节 海星纲

特征,形态构造,分类

第五节 海胆纲

特征,形态构造,分类

第六节 蛇尾纲

特征,形态构造,分类

第七节 棘皮动物的经济意义

掌握

 

2

重点与难点:棘皮动物门的基本特征、分类、各纲的形态构造特征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熟练掌握棘皮动物门各纲的基本特征、形态构造、分类

第六章 苔藓动物、腕足动物门和虫动物门

第一节 苔藓动物

概述,分类

第二节 腕足动物门

概述,分类

第三节 虫动物

特征,分类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苔藓动物、腕足动物门和帚虫动物门的共同特征及区别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熟练掌握苔藓动物、腕足动物门和帚虫动物门的共同特征及区别

第四篇 水生大型植物(共6学时)

第一章 红藻门

第一节 红藻的形态构造

形态构造,色素,体制

第二节 红藻的生殖

红藻的生殖方式,生活史

第三节 红藻的分类

原红藻纲,红藻纲

第四节 红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生态分布和意义

掌握

 

1

重点与难点:红藻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掌握红藻的形态构造、色素、体制、生殖方式等

第二章 褐藻门

第一节 褐藻的形态构造

细胞壁,原生质体,色素、色素体和储存物质,体制,生长方式

第二节 褐藻的生殖

繁殖,生殖结构,生活史

第三节 褐藻的分类

分类依据,褐子纲,圆子纲

第四节 褐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生态分布和意义

掌握

 

1

重点和难点:褐藻的形态构造特征、生殖方式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掌握褐藻的形态构造特征、了解常见种类,褐藻与水产养殖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三章 轮藻门

第一节 轮藻的形态构造

营养体,生殖器官,色素,储存物质

第二节 轮藻的分类

轮藻属,丽藻属

第三节 轮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第三节 轮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掌握

 

1

重点和难点:轮藻门植物的特征、分类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能否熟练掌握轮藻的形态构造特征和分类

第四章 水生维管束植物

第一节 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及对水环境的适应

根,茎的功能及常见类型,叶的功能结构组成

第二节 繁殖

营养繁殖,有性繁殖

第三节 常见种类

常见种类,各种类的特征、分类

第四节 生态分布和意义

生态分布,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掌握

 

1

重点和难点:水生维管植物形态特征及对水环境的适应、繁殖习性

衡量学习是否达到目标的标准: 能否熟练掌握常见水生维管植物各门的特征、列出各种类型植物的检索表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赵文(主编).《水生生物学》(第一版).农业出版社,2005.

教学参考资料:

梁象秋.《水生生物学》(形态与分类).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何志辉.《淡水生物学》(上、下册).中国农业出版社1982.

李永函,赵文.水产饵料生物学.大连出版社,2002.

韩茂森.《中国淡水生物图谱》.海洋出版社,1995.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第一版).科学出版社,2006.

王家辑.《中国淡水轮虫志》(第一版).科学出版社,1961.

                          

             大纲修订人: 顾娜     修订日期: 2018.01

 

             大纲审定人:          审定日期: 

 

 

Copyright 2025 皇冠集团99442登录入口(官方)APP下载安装IOS/安卓通用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cd

邮箱:dky150520@163.com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广新路388号

  • 网站二维码 

Baidu
sogou